玉米钻心虫的危害 玉米钻心虫有哪些危害? 玉米钻心虫能存活多长时间
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中一个,广泛种植于各地,特别是在东北、华北及西北等地区。然而,玉米在生长经过中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,其中玉米钻心虫(又称玉米螟)是对玉米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其中一个。玉米钻心虫不仅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,还会影响玉米的质量,严重时可导致整片玉米田的减产。因此,了解玉米钻心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,对进步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。
一、玉米钻心虫的危害
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一种主要害虫,属于鳞翅目害虫。其幼虫以蛀食玉米植株的茎秆、叶鞘及穗部为主,对玉米的各个生长阶段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。
- 茎秆钻蛀
- 玉米钻心虫的幼虫进入玉米的茎秆内部,进行蛀食,导致茎秆空洞,降低茎秆的坚固性。
- 穗部损害
- 玉米钻心虫的幼虫还会蛀入玉米的穗部,破坏玉米的花丝和籽粒。这不仅导致籽粒变小、发育不良,甚至发生穗腐现象。穗部受到严重损害时,玉米的出穗率和颗粒饱满度降低,影响玉米的最终收成和质量。
- 引发次生害虫
- 被玉米钻心虫蛀食的植株常常出现伤口,这些伤口为其他害虫如蚜虫等提供了侵入的机会,进一步加重了玉米的病虫害情况。
二、玉米钻心虫的防治措施
- 农业防治
- 合理轮作与间作:玉米钻心虫喜在玉米田中栖息繁殖,因此实行玉米与非同科作物的轮作有助于减少虫源的积累。
- 清除田间残余作物:及时清理田间的玉米残株及病虫害的滋生源,减少虫源的传播。同时,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应尽量避免留田,防止钻心虫在秸秆中过冬。
三、拓展资料
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生长的主要害虫其中一个,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大影响。为了有效防治玉米钻心虫,农民朋友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,从农业、化学、生物、物理等多方面入手,科学、合理地进行管理。通过合理轮作、及时清理田间残余、使用天敌、喷洒农药等手段,可以有效降低玉米钻心虫的危害,进步玉米的产量和质量,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。